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很快就到四月初。

    温桓亲手所写的喜帖已经陆陆续续的送了出去,其他的事情也都到了最后准备的时候。

    府中处处都挂上了红纱的灯笼,换上了红色新衣的小厮侍女们,分别将剪纸贴在了府中各处,四处都洋溢着喜庆之感。

    催状盒子在昨日就已经送到了宋家,除了惯例该有的各式礼品外,还送了一整套的凤冠霞帔,是温三夫人特地找了绣娘新制的。

    太阳还未出来的时候,温桓就带着亲迎的队伍往宋家的方向走去了。

    阿蘅今日也早早的就起了床,她是跟在温三夫人的身后,一整天下来,明明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多走了几步路,逢人便要露出笑意,就已经感觉是十分的疲惫不堪了。

    等温桓与宋姗茵拜过堂后,新娘子就被全福人搀扶着送进了新房。与温家交好的几位夫人也跟着新郎官和新娘子一起进了新房,原是还有一些未尽的习俗,阿蘅没有跟着一起去。

    她在全福人过去搀扶新娘子的时候,就跟着人群一起出了门,只不过那些人是往温桓的新房去的,而阿蘅在第一个岔路口就选择了拐弯,回到了她自己的院子。

    门窗上还贴着剪纸,檐下的红纱灯笼随风摇晃着,她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了下来。

    微风拂过了她的长发,又卷起飘落的树叶,打着旋儿落在了树根附近。

    常嬷嬷如今年纪也大了,她家中的子侄已经不止一次的到温府来请求接她回家,然而她一直放心不下自己一手带大的小姑娘。不过前不久她往温三夫人的院子走了一趟,回来后的态度就出现了些许的松动。

    她唤着院子里的丫环送上茶水点心,将阿蘅面前的石桌摆的满满当当,这才问起了阿蘅。

    “姑娘今日怎么回来的这么早,都没有去看新娘子吗?”

    京都成亲的礼节大多是遵循的古礼,从开始的亲迎,到后来的拜堂,差不多就是一个在早晨,一个在黄昏将近的时候,吉时自然是有的,然而不同人成亲时的吉时也还是有着些许的差别。

    远处天空的颜色已经在渐渐加深,很快就变成了墨蓝色,稍微不注意的话,甚至还会以为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阿蘅揉了揉自己的脸颊,今天是兄长成亲的日子,她作为一个还未定亲的小姑娘,跟在自家娘亲的身后,总是能得到许多夫人的额外关注。她们与阿蘅说话时,尽管那些话题并不一定能得阿蘅的欢喜,但别人开口问话,她总是要回答的,即便是回答不出来,一个简单的笑容总还是能给的出去的。

    来来回回的次数有些多,她笑脸迎人的时候也占了大多数,脸颊两侧感觉到僵硬,很正常。

    “去新房那边的夫人比较多,我不大想要过去凑热闹,”阿蘅也不是说接下来就不再踏出院门了。

    按照她原本的打算,是准备先回自己的院子暂时歇息一下,等新房里的那些夫人都已经离开后,她再带着兄长的嘱托前往他们的新房。

    似宋家姑娘这般的新嫁娘,往往是自一大早起来就开始梳妆打扮,一整天的忙活下来,恐怕是连杯水都没有喝上的。

    温桓出门迎亲之前,就已经吩咐厨房额外准备上一份饭食,等到新房里的事情告一段落后,再将饭菜送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