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八章如愿以偿
(感谢jafat书友的月票!)
“此是老夫理当做的,无须表谢!”李靖摆摆手,示意王易不必多礼,再露出点诡秘的神色,“贤侄,你父亲是威镇天下的大将军,你们自小一直跟着你父亲习兵法,对兵事有这般常人难以起及的论断,自不太难理解!呵呵,老夫也向陛下表示可惜,此次出征,你未能随老夫同行,没能见识你的实际领军才能,若有下次统军出征的机会,老夫一定将你要入军中,一观你之才!”
李靖这和李世民差不多的论调让王易有点头疼,也很郁闷,赶紧解释,“李相,晚辈自幼遭变故,对行军作战之事,有一种天生的恐惧,虽然一直喜好谈论兵事,但那只是纸上谈兵之举,若真的让晚辈去领兵上战场,恐会让陛下和李相您失望,一定会误了军情的!”
王易这般谦辞,李靖浑不在意,笑着道:“谁天生不是会打战的,良将都是久经战事磨练出来的,只是一些人天生就是能当良将的料,就从其对兵事不一般的论断,及对战场形势异于常人的判断力就,就可以看出来,就如你,老夫听陛下说,你数次与陛下讨论起老夫在前方将会采取何种策略,还放言老夫会亲自提兵一部,突袭颉利在定襄城的牙帐,陛下不信,还和你打赌,你也与陛下赌此战的结局会出乎所有人意外的,结果都是你赢了,能将这些事都料到,老夫甚是惊讶,呵呵,太不简单了,诚如陛下所说,若你是颉利,或者是颉利手下的谋士,那此战,老夫只有认输的份!”
“李相言重了,李相作战之道,常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奇兵,带来巨大胜利的!就如这次,没有人会想到您会亲自提兵三千,攻击颉利的牙帐,最终导致颉利所部迅速溃败的,晚辈想,即使突厥人中有人想到此招,加以预防,李相您还一定能想出其他破敌之招,让突厥人防不胜防的!”
“但这次老夫亲领三千士卒偷袭颉利的牙帐,若颉利真的料到,加以预防,老夫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当时也没有更好之道,呵呵!”李靖抚着胡须笑了两声,面有赞色地说道,“能想到老夫会采用此招的,依老夫所想,除了当今皇帝,还有你,应该再没有其他人能想到了!”
“李相,晚辈只是瞎猜猜到的,并不是依据什么推断出来的,再者,在后方依据军报分析,根据前方统兵将领的论述得出结论,远比统兵将领根据实际形势做出判断来得容易,要是让晚辈去领兵,遇到实际情况,可能就根本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了!”王易继续谦辞。
“唔,你说的也不错,但有你这般头脑的,会根据一些人家想不到的因素分析战况的,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比别人想的更长远,更周到的,你是一个可塑之将才,老夫愿意和你讨论兵事上的事!”
李靖只说和他讨论兵事上的事,并没说想收他为徒,成为弟子,让王易有点意外,但也不好问,只得作礼致谢,“多谢李相对晚辈的刮目相看,晚辈以后需要多多向李相请教兵事方面的问题!”
李靖含笑受了礼,再问道:“贤侄,战前你为何就认定,朝廷应举大军讨论突厥人?”
面对李靖质疑的目光,王易从容回答道:“晚辈一直以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晚辈也曾记得,在贞观二年时候,突厥人寇边,群众奏请陛下修建长城,以抵御胡人的入侵,但陛下否决了此议,因此晚辈觉得,应对突厥人的入侵,陛下肯定会采取以战止战的方式,举大军击败突厥人,让其没有实力再入侵我边关,因此就认定,朝廷一定会举大军讨伐突厥人的!”
“但是陛下是在听取了你的意见后,才最终决定举大军讨伐突厥人的,此前还一直在犹豫,当时朝中支持出兵的人并不多,支持举十数万大军出征的人更少!”李靖脸上依然有疑惑。
王易有点头疼,不知道如何回答李靖的问道,只得讪讪地说道:“李相,有可能是陛下看到了晚辈所提倡的稻麦复种技术,可以为大唐带来用不完的粮食和赋税,不必为钱粮问题担心,才决定举大军讨伐突厥人的!”
“唔!说的有理,此前陛下最担心的,就是连年遭灾下来,我大唐无力支撑大规模的战事,但在听了你所说的稻麦复种技术,及看到你手下种植的占城稻的丰产情况,才最终下了决心的!”李靖说着,脸上又有笑意浮现出来,“老夫是朝中支持出兵的少数人之一,老夫也在想,要是没有你的几番劝说,陛下能否最终下决定,举大军讨伐突厥人,还是个未知数!”
听李靖所自己的功劳说的如此重大,王易更是汗颜,赶紧起身作礼表示谦辞,“李相言重了,晚辈当时只是想把如此利国利民之举早日现给陛下,通过朝廷之手在天下推广,以期获取更多的粮食,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并没想到以此举鼓动陛下,对突厥人开战!”
“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意,你都是促成此战的关键人物,更不要说你第一次面圣时候,就对陛下说了那几点必须要对突厥开战的理由,老夫听到后,可是大为惊叹,想没想到,王大将军后人,会比他更大出色,此天意也,呵呵!”李靖说完时候笑了几声,但王易却觉得李靖这笑声很奇怪,似意有所指,又想不出来指的是什么。
王易讪讪地笑着,“李相此次领军出征,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让陛下和朝中大臣都甚为惊叹,晚辈也是非常佩服,我大唐有李相此等用兵如神的战将,区区突厥人,又有何惧?晚辈觉得,正是有李相及麾下诸多善战的将领,才是最终促使陛下,下决心举大军讨伐突厥人的!”
“好了,不说这个了!”李靖似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讨论,在想了一下后,将刚刚脸上露出来的笑容收住,正色地问道,“贤侄,老夫想问你,此战我大军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王易几乎想都没想,就冲口而出道:“晚辈认为,此战胜在李相用兵‘奇’、‘快’、‘狠’上,在突厥人出其不意间,领一支精骑快速行进,突袭颉利的牙帐,造成突厥人迅速的溃败,而且没让突厥人有喘息的机会,一鼓作气追击,这是此战胜利的最关键因素,当然战前严密的布置,数路大军从各个方向的包抄,也是此战完胜不可或缺的因素!”几路包抄的大军,将那些在战争进行时,脱离颉利而去的残部也尽数歼灭,避免了残部对其他部落的冲击和影响,也使得此战的胜利规模达到了最大化。
“唔,说的不差!”李靖笑着称赞,又想了下,再问,“在前事还未全面开始之时,你如何想到原先用于防御其他突厥部落攻击的几路大军,已经没有必要再那般布防,可以调遣过来,从远侧包抄颉利所领的各部?”
(感谢jafat书友的月票!)
“此是老夫理当做的,无须表谢!”李靖摆摆手,示意王易不必多礼,再露出点诡秘的神色,“贤侄,你父亲是威镇天下的大将军,你们自小一直跟着你父亲习兵法,对兵事有这般常人难以起及的论断,自不太难理解!呵呵,老夫也向陛下表示可惜,此次出征,你未能随老夫同行,没能见识你的实际领军才能,若有下次统军出征的机会,老夫一定将你要入军中,一观你之才!”
李靖这和李世民差不多的论调让王易有点头疼,也很郁闷,赶紧解释,“李相,晚辈自幼遭变故,对行军作战之事,有一种天生的恐惧,虽然一直喜好谈论兵事,但那只是纸上谈兵之举,若真的让晚辈去领兵上战场,恐会让陛下和李相您失望,一定会误了军情的!”
王易这般谦辞,李靖浑不在意,笑着道:“谁天生不是会打战的,良将都是久经战事磨练出来的,只是一些人天生就是能当良将的料,就从其对兵事不一般的论断,及对战场形势异于常人的判断力就,就可以看出来,就如你,老夫听陛下说,你数次与陛下讨论起老夫在前方将会采取何种策略,还放言老夫会亲自提兵一部,突袭颉利在定襄城的牙帐,陛下不信,还和你打赌,你也与陛下赌此战的结局会出乎所有人意外的,结果都是你赢了,能将这些事都料到,老夫甚是惊讶,呵呵,太不简单了,诚如陛下所说,若你是颉利,或者是颉利手下的谋士,那此战,老夫只有认输的份!”
“李相言重了,李相作战之道,常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奇兵,带来巨大胜利的!就如这次,没有人会想到您会亲自提兵三千,攻击颉利的牙帐,最终导致颉利所部迅速溃败的,晚辈想,即使突厥人中有人想到此招,加以预防,李相您还一定能想出其他破敌之招,让突厥人防不胜防的!”
“但这次老夫亲领三千士卒偷袭颉利的牙帐,若颉利真的料到,加以预防,老夫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当时也没有更好之道,呵呵!”李靖抚着胡须笑了两声,面有赞色地说道,“能想到老夫会采用此招的,依老夫所想,除了当今皇帝,还有你,应该再没有其他人能想到了!”
“李相,晚辈只是瞎猜猜到的,并不是依据什么推断出来的,再者,在后方依据军报分析,根据前方统兵将领的论述得出结论,远比统兵将领根据实际形势做出判断来得容易,要是让晚辈去领兵,遇到实际情况,可能就根本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了!”王易继续谦辞。
“唔,你说的也不错,但有你这般头脑的,会根据一些人家想不到的因素分析战况的,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比别人想的更长远,更周到的,你是一个可塑之将才,老夫愿意和你讨论兵事上的事!”
李靖只说和他讨论兵事上的事,并没说想收他为徒,成为弟子,让王易有点意外,但也不好问,只得作礼致谢,“多谢李相对晚辈的刮目相看,晚辈以后需要多多向李相请教兵事方面的问题!”
李靖含笑受了礼,再问道:“贤侄,战前你为何就认定,朝廷应举大军讨论突厥人?”
面对李靖质疑的目光,王易从容回答道:“晚辈一直以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晚辈也曾记得,在贞观二年时候,突厥人寇边,群众奏请陛下修建长城,以抵御胡人的入侵,但陛下否决了此议,因此晚辈觉得,应对突厥人的入侵,陛下肯定会采取以战止战的方式,举大军击败突厥人,让其没有实力再入侵我边关,因此就认定,朝廷一定会举大军讨伐突厥人的!”
“但是陛下是在听取了你的意见后,才最终决定举大军讨伐突厥人的,此前还一直在犹豫,当时朝中支持出兵的人并不多,支持举十数万大军出征的人更少!”李靖脸上依然有疑惑。
王易有点头疼,不知道如何回答李靖的问道,只得讪讪地说道:“李相,有可能是陛下看到了晚辈所提倡的稻麦复种技术,可以为大唐带来用不完的粮食和赋税,不必为钱粮问题担心,才决定举大军讨伐突厥人的!”
“唔!说的有理,此前陛下最担心的,就是连年遭灾下来,我大唐无力支撑大规模的战事,但在听了你所说的稻麦复种技术,及看到你手下种植的占城稻的丰产情况,才最终下了决心的!”李靖说着,脸上又有笑意浮现出来,“老夫是朝中支持出兵的少数人之一,老夫也在想,要是没有你的几番劝说,陛下能否最终下决定,举大军讨伐突厥人,还是个未知数!”
听李靖所自己的功劳说的如此重大,王易更是汗颜,赶紧起身作礼表示谦辞,“李相言重了,晚辈当时只是想把如此利国利民之举早日现给陛下,通过朝廷之手在天下推广,以期获取更多的粮食,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并没想到以此举鼓动陛下,对突厥人开战!”
“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意,你都是促成此战的关键人物,更不要说你第一次面圣时候,就对陛下说了那几点必须要对突厥开战的理由,老夫听到后,可是大为惊叹,想没想到,王大将军后人,会比他更大出色,此天意也,呵呵!”李靖说完时候笑了几声,但王易却觉得李靖这笑声很奇怪,似意有所指,又想不出来指的是什么。
王易讪讪地笑着,“李相此次领军出征,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让陛下和朝中大臣都甚为惊叹,晚辈也是非常佩服,我大唐有李相此等用兵如神的战将,区区突厥人,又有何惧?晚辈觉得,正是有李相及麾下诸多善战的将领,才是最终促使陛下,下决心举大军讨伐突厥人的!”
“好了,不说这个了!”李靖似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讨论,在想了一下后,将刚刚脸上露出来的笑容收住,正色地问道,“贤侄,老夫想问你,此战我大军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王易几乎想都没想,就冲口而出道:“晚辈认为,此战胜在李相用兵‘奇’、‘快’、‘狠’上,在突厥人出其不意间,领一支精骑快速行进,突袭颉利的牙帐,造成突厥人迅速的溃败,而且没让突厥人有喘息的机会,一鼓作气追击,这是此战胜利的最关键因素,当然战前严密的布置,数路大军从各个方向的包抄,也是此战完胜不可或缺的因素!”几路包抄的大军,将那些在战争进行时,脱离颉利而去的残部也尽数歼灭,避免了残部对其他部落的冲击和影响,也使得此战的胜利规模达到了最大化。
“唔,说的不差!”李靖笑着称赞,又想了下,再问,“在前事还未全面开始之时,你如何想到原先用于防御其他突厥部落攻击的几路大军,已经没有必要再那般布防,可以调遣过来,从远侧包抄颉利所领的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