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平时没什么事情,人们总是会在中午午饭时间到那棵几百年历史的老树下纳凉。

    老树高8丈有余,直径一丈,在村子的正中心,那是先祖开荒时特意留下的,说是老树寓意着荫泽子孙,是好物件。

    后来的人也是围着它建起房屋居住。而说起先祖当年来这里定居故事,也就是陈家村的由来,老人们就会变得神采奕奕,重复着一遍又一遍的先祖往事。

    每个老人说的版本都是一致的,细节略有不同。

    也许是这个时代信息的闭塞发生的事情少又或者是对先祖的尊敬和对传承的需要,这种故事老人说的不厌其烦,年轻人听得也不厌其烦,特别是那些刚刚懂事的孩童,听得是津津有味,这或许就是“你从哪里来”的重要性,也是我们人类为之孜孜不倦的探索的源动力。

    那是大约90多年前,老人说,先祖才在这里定了居,他祖籍河东陈氏,经过不断迁徙最终选择在陈家村定居。

    先祖在家中排行最小,上面还有7个姐姐,他的父亲考取过功名,曾经在京城长安担任正四品上的中书侍郎,乃中央枢纽官员。

    说不上身缠万贯,但做官的人家还是很富裕。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造反,很快攻占了东都洛阳以及京师长安,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就结束了。

    但是自此以后,王朝各节度使之前战争不断。当时因没有跟上皇帝逃跑的节奏,所以只能自己逃命。

    756年为躲避战乱,先祖父亲开始一路向长江以南迁移,并于761年定居山南东道襄州襄阳县后有了先祖,在这个地方买地做起了财主,792年62岁高龄的他在这里死去。

    799年由于襄州附近节度使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35岁的先祖变卖了田产和房屋,继续由襄阳县向南方迁徙,途中带着的5子3女在805年左右到达陈家村时只剩下3子2女,路上夭折了三个。

    家产也慢慢耗尽,但终究还是大户人家。村子里最高的砖瓦结构的祠堂就是在到达后不久建造的,从县府请了工匠和附近村落十几个苦工用了大半年时间,花了50多两白银。看看祠堂的地面和台阶,那可是选用了山里的大理石人搬牛运过来的,那大理石上的麒麟白虎图案可是工匠精心雕刻而成。

    白银这玩意可是个新鲜物,普通人家可没有,后来在这里落户后3个儿子也娶妻生子,2个女人也嫁了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三大家。

    别看先祖虽是官家子弟,娇生惯养的,也从小读书识字,虽然没有考取大功名,但知识却非常渊博,陈家村的前两轮辈分就是先祖定下来的,每一轮四个辈分到第二轮的倒数第二个时后人再往后排,前两轮分别是远大前程和明光烁亮。

    虽知识渊博却并没有读书人的文弱。

    老人指了指村口附近到小山包的一片农田继续说道:那40多亩地就是先祖上午耕七垄地,下午八垄地开荒出来的,往后到大山边上的300来亩地才是我们这些子孙开垦出来的,又是耕地又是捕鱼,我们比起他差的远了!

    陈阿大早就想好了,等他有了小孩如果儿子就按照辈分给小孩取名字。

    他自己是程字辈,原名陈程东,乳名阿大,所以大家习惯称呼他陈阿大。

    他觉得这叫的名字很俗气,却也无可奈何,庄稼人名字不重要,填饱肚子最重要,叫起来顺口也重要,老辈人说越贱的名字越好养活,再说总不能因为这个跟人家翻脸不是,其实说白了也是源自内心的不自信和他人的对自己的不尊重吧。

    他想着他的儿子可不能这样。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