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跟季安蕴聊天的时候,听说女知青加上她们俩,足足有二十个呢。

    男知青就更多了,大概三十个人呢。

    男知青不像女知青这么娇气,还隔了房间出来,他们就是最原始的两个大房间,然后一个屋两个大通铺,个自有个自的箱子或者柜子,一般情况下都是上了锁的。

    说起来,他们这个知青点以前是成分不好的地主家庭后代的,后来因为村里的风言风语,再加上家里孩子小,就把房子租给了大队里,只每年大队里给些粮食和票。

    好歹是家里不做工也饿不死。

    这位置确实挺偏僻了,就在村子南头,离山上是有点近了。

    不过知青点人多,大家上工下工基本上都是在一起的,倒是也不怕啥。

    而且这附近又不是只有知青点,还有两三户人家呢,有啥事招呼一声,大家都给帮忙。

    这边方溪溪刚醒,梁玉也睁开了眼。

    俩人对视一眼,赶忙起床。

    方溪溪小心点上了煤油灯,虽说穿个衣服摸黑也能成,可到底不如点上灯看得清凉。

    这黑灯瞎火的,为了省那点煤油钱,再磕着碰着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下乡干活也是有公分的,可以兑换成钱也可以兑换成粮食,看个人。

    方溪溪反正是很有自知之明,压根没想靠着下地干活赚钱的事儿,她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再说了,她自己有积蓄,过不了一年就能参加高考了,干啥让自己那么累?

    没错,方溪溪已经想好了,管它分多分少,打鱼晒网也就是了。就算再逞强也得看看实际情况不是,一天天啥也没干过的人,能指望她在秋收出大力么?

    梁玉的想法就不一样了,她不知道明年就能高考的事儿,只觉得下了乡基本上就回不去了。为了未来,她也得打量一下,公分啥的她早就问清楚了,现在也不算是很手忙脚乱。

    她虽也不是很娇生惯养的,但到底是家里老闺女,之前家里人都指望着她找个入赘的继承家业呢!

    哪成想,梁玉都十六七了,她妈老蚌生珠,生了个儿子出来。工作自然是不能再传给梁玉了,家里因为这么个儿子也开始打算了,盘算来盘算去,也就是这么个路子了,家里人也愧疚,所以钱票没少给。

    可是梁玉心里也急,虽然年纪小,可一朝从枝头掉下来,心里哪里会好受。她也是有心气的人,自然不会想嫁给村里的农夫,她想回城。再不济,再不济也得嫁给个知青,反正农夫她是不乐意的。

    而当下对于她们而言,最着急的就是打入知青内部。